|
充电站
来源:充换电头条
时间:2025-02-11
充换电头条(微信公众号:chd2005s)获悉,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其中提出,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的要求,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坚持责任公平承担,完善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推动新能源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坚持分类施策,区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保持存量项目政策衔接,稳定增量项目收益预期。坚持统筹协调,行业管理、价格机制、绿色能源消费等政策协同发力,完善电力市场体系,更好支撑新能源发展规划目标实现。
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完善现货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健全中长期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从改革内容上来看,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二是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后,在结算环节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按机制电价结算。
三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存量项目的机制电价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那么,本次改革对充换电产业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业内人士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长期成本有望下降
改革后新能源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充换电企业采购电力的成本不再稳定。
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期,例如午间光伏发电量大增时,电力供应量相应增加,从而可能推动市场电价下降,进而降低充换电企业的购电成本。而在用电高峰且新能源出力不足时,电价可能上涨,增加充换电成本。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新能源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发电成本,加之市场竞争的加剧,新能源整体发电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从长期来看,充换电产业的电力采购成本也可能随之降低。
新能源发电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传递出国家坚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积极信号,也会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新能源及相关产业。这一改革趋势可能激励更多企业涉足充换电产业,特别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它们可能会选择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涉足充换电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充换电企业需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例如,企业可能会根据不同时段的电价,推出灵活的充电套餐,在低电价时段提供优惠充电服务,吸引更多用户。
推动智能充电技术发展
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使得储能技术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性问题的关键。
为有效应对电价波动并确保供电稳定性,充换电企业正积极加大储能技术的运用与投入力度,诸如部署储能电池系统,在电价低谷期蓄积电能,而在电价攀升或用电需求高峰时释放,以供车辆充换电使用。
推动智能充电技术发展,智能充电技术可以根据电网负荷、电价等情况,实时调整充电功率和时间,实现充电的优化管理。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后,充换电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会更积极地推广和应用智能充电技术,如智能充电桩、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等,实现对充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扩大充换电市场规模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达1281.8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幅度高达49.1%。2024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22.2万台,同比上升24.7%。
可以预见的是,本次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充换电设施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随着新能源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与供电稳定性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而为充换电产业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市场蓝海。
值得关注的是,改革推动新能源电力的跨区域交易和优化配置,这也为充换电企业的跨区域发展提供了机遇。充换电企业可以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合作,参与跨区域的充换电项目建设和运营,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市场的拓展。
写在最后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本次改革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这些用户用电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对于工商业用户,静态估算,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可能略有下降,后续工商业用户电价将随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波动。故此,如果充电桩执行的是居民电价,其充电价格则不受新政策变动的影响。
总体而言,上网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可能对充电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相信,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和上网电价的市场化,充电站或充电桩运营商将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调整充电价格,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市场效率。这有助于推动充电市场的竞争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国际充换电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充换电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充换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充换电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充换电头条 5分钟前
国际能源网 21小时前
国际能源网 21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